• 正文
  • 相關推薦
申請入駐 產業(yè)圖譜

中國大陸主要Fab廠的地域分布及產業(yè)特色

05/21 10:55
4788
加入交流群
掃碼加入
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
參與熱點資訊討論

一、整體格局:四大集聚區(qū)域

中國大陸的晶圓制造(Fab)呈現出“東部沿海帶核心,多點中心化布局”特征。主要分為:

環(huán)渤海地區(qū)(以北京、天津、青島為代表)

長三角地區(qū)(上海、江蘇、浙江)

珠三角地區(qū)(廣東,尤其以深圳、廣州為核心)

中西部及東北補充(武漢、合肥、成都、重慶、大連等)

二、區(qū)域分布與產業(yè)重心

1. 環(huán)渤海區(qū)域:以首都經濟圈為龍頭

北京:聚集頭部晶圓代工廠(如中芯國際北京、燕東微等)、先進制程(如28nm、22nm FinFET等)、特色工藝(如BCD、GaNSiC等)并配套汽車電子、AI芯片需求。

青島:新興的Fab廠(如青島芯恩),側重功率器件(如MOS、IGBT)、模擬芯片、車規(guī)MCU等,有海爾、海信等下游整機廠商的配合。

大連:以存儲芯片為主,原英特爾工廠,已被SK海力士收購升級為全球先進的3D NAND生產基地。

特點總結

研發(fā)能力強,吸引政策支持,面向國際高端市場。

本地化配套日漸完善(如與設備廠北方華創(chuàng)合作)。

2. 長三角區(qū)域:全國最強的高端制造高地

上海:龍頭企業(yè)(中芯國際、華虹半導體)匯聚,多節(jié)點布局,包括14nm/28nm/40nm FinFET、RF-SOI、特色NVM/MCU等產品線,兼顧高端工藝與特色應用。

無錫:存儲(SK海力士)、功率器件(如華潤微、華潤上華、華虹等)、智能卡、MCU均有分布,英飛凌無錫,后段封裝、測試及配套也很強,國際與本土巨頭并存。

南京臺積電以16nm為主,服務智能汽車等本土市場,逐步補齊28nm級產能。

杭州/紹興/寧波/淮安/揚州等:以特色功率器件、傳感器、顯示驅動、CIS等為主,芯聯集成、中芯寧波、榮芯半導體、積海半導體、士蘭微、揚杰科技、富芯半導體、海芯微、華芯杰創(chuàng)等。

蘇州/嘉興:如蘇州和艦、英諾賽科(氮化鎵),布局后段封裝、測試等,部分8/12英寸Fab支撐系統(tǒng)集成。

特點總結

大型項目集中、高端制程產能聚集,產業(yè)鏈完備(從設計、制造到封測、材料、設備一體)。

市占率高,國內外創(chuàng)新企業(yè)多。

3. 珠三角區(qū)域:面向應用市場的創(chuàng)新制造

深圳:從傳統(tǒng)的IC設計中心快速向晶圓制造、功率器件、第三代半導體(SiC/GaN)等縱深拓展,月產能提升極快。

廣州:以粵芯半導體、增芯為代表,主攻CIS、顯示芯片、55-22nm級邏輯,主攻第三代半導體(如SiC)的芯粵能、芯聚能發(fā)展迅猛。

新興Fab如鵬芯微、鵬新旭等:專注成熟邏輯制造,服務汽車、新能源、圖像等應用領域。

特點總結

市場導向明顯,“設計—制造—應用”閉環(huán),靠近華南消費電子、汽車產業(yè)帶。

創(chuàng)新快、品類多,支撐區(qū)域高端制造升級。

4. 中西部及東北區(qū):高端存儲與補鏈

武漢、合肥長江存儲、長鑫存儲等分別在NAND Flash、DRAM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,形成中國集成電路存儲芯片“雙子星”。晶合集成成長為國內第三大Fab廠。

成都、重慶:特色工藝Fab填補西部空白,同時結合本地新能源汽車、3C終端產業(yè),利于配套發(fā)展,如重慶萬國半導體的中低壓MOS、成都的德州儀器、華虹成都、比亞迪成都、華潤微重慶、安意法(意法半導體和三安半導體合資)。

廈門/福建:三安光電、士蘭集科、晉華集成電、福聯集成電路、吉順芯。

西安:美光、三星等在12英寸NAND Flash存儲芯片布局較早。

長沙/株洲:第三代半導體(如三安光電、泰科天潤)、中車時代半導體。

沈陽、大連等東北:歷史積累深厚,部分工藝如NAND Flash持續(xù)升級,形成國際合作窗口。

特點總結

聚焦存儲與功率器件,助力本土供應鏈自主可控。

帶動區(qū)域IC設計、測試、裝備配套協(xié)同升級。

三、技術方向與行業(yè)特色補充

先進邏輯工藝:以上海、南京、北京為主,28nm、16/14nm、22/14nm FinFET已成產業(yè)重鎮(zhèn),向更高級節(jié)點推進。

特色工藝(功率、BCD、RF、MEMS等):環(huán)渤海、珠三角分布密集,強勁支撐本土汽車、工業(yè)、消費電子。

第三代半導體(GaN、SiC):廣州、上海、深圳等地布局領先,顯著提升高壓、高頻應用自主能力。

存儲芯片:以武漢、合肥為代表,實現NAND/DRAM的國產化突圍。

射頻、CIS、MCU等新興細分領域:長三角、珠三角快速補齊,支持物聯網、智能終端需求。

四、產業(yè)集群效應與協(xié)同合作

地區(qū)間形成互補(如存儲與邏輯、車規(guī)與消費、特色工藝與通用工藝),實現區(qū)域互聯互通

Fab廠商與設備、材料、IC設計等上下游協(xié)同顯著提升(如與北方華創(chuàng)、科院等合作)。

五、結語類比

可以將中國大陸半導體Fab的布局類比為一棵“多枝大樹”:

:長三角(能量最足、產業(yè)基礎最深厚)

:環(huán)渤海/京津冀(創(chuàng)新高地,承上啟下)

:珠三角與中西部(創(chuàng)新應用爆發(fā),產業(yè)生態(tài)蓬勃)

枝葉:各類 Fab廠與專用工藝分支互補,形成自主可控的“國產自立”平臺。

簡言之:中國大陸Fab廠分布呈現多區(qū)域協(xié)同、產業(yè)鏈完整、高端與特色制造并重之勢,已形成覆蓋先進邏輯、特色工藝、存儲及第三代半導體的全國性產業(yè)網絡。這為中國IC產業(yè)的持續(xù)升級和全球競爭打下堅實基礎。

相關推薦